小黑蚊簡介

因小黑蚊並非環境污染問題,為自然生態領域,爰此,本縣小黑蚊防治相關工作於103年1月1日起正式移由本府農業處主政,環保局將加強執行轄管環境保護設施場所之小黑蚊防治及教育宣導工作。

*小黑蚊

  什麼是小黑蚊呢?俗稱「黑頭微」或「黑微仔」,在偏僻農鄉相當普遍可見。小黑蚊的幼蟲主要孳生於樹林、竹籬下、花生田、甘藷田、蔗田、土牆、牆縫或水溝旁、污泥等著生青苔處。雌性成蟲飛翔範圍約500 公尺,白天吸血,每年約六、七、八月是成蟲最多,也是叮咬、滋擾最嚴重的時期。
  雖然目前為止,小黑蚊尚無傳播疾病的報告,但民眾在白天戶外活動時極受其滋擾,環保署表示,近年來由於地區農作物相改變甚鉅,小黑蚊危害的區域已由鄉間逐漸擴散至都會區,小黑蚊肆虐已成為生態環境的問題。 

*小黑蚊的分佈 

  臺灣鋏蠓主要分佈在中國大陸及臺灣地區,中國大陸主要分佈在四川省、福建省、廣東省、廣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山東省(裘及榮,1980;虞及劉,1982;譚等,1989)及臺灣地區(Sun, 1967, 1974)。 
  在1913年,日本昆蟲學家 Shiraki 於台中縣發現臺灣鋏蠓後,1967年起台中大度山區便開始出現高密度臺灣鋏蠓族群,1976年花蓮縣亦發生嚴重,於1994年除苗栗、高雄、屏東及臺東地區尚未發現外,台灣其餘地區皆有臺灣鋏蠓之分佈(莊,1994),尤以花蓮、新竹、臺中、南投、彰化、嘉義、臺南等地更為嚴重(陳等,1982;莊,1994),各受害縣市靠山的鄉鎮最為嚴重。以前臺灣鋏蠓危害皆在海拔高度150公尺以下地區,至1991年已分布到350公尺高的南投縣鹿谷鄉廣興村(莊,1994)。
  小黑蚊原本居住在四百公尺以下的山麓地帶,但因台灣的低海拔森林遭到過度開發、利用,在其棲所遭破壞後開始向外蔓延,有逐漸向城市邊緣擴展的趨勢。

*小黑蚊生態及生活史  

  臺灣鋏蠓屬完全變態的雙翅目昆蟲,生活史分為卵期、幼蟲期、蛹期及成蟲期四個時期。
  臺灣鋏蠓成蟲屬日行性昆蟲,在生態上雄蟲不吸血,小黑蚊雌蚊需要吸食血液才能繁殖後代。成蟲為害人體裸露之部位如臉、脖子、手及腳部,尤其是小腿與手部最常受害。受害者常被飽食血液,患處隨即紅腫,且讓人奇癢而難以忍受,體質較敏感者尚需就醫。
  小黑蚊成蟲主要在白天活動,嗜吸人血。以人體誘集法調查,臺灣鋏蠓之日間吸血活動自上午八時開始逐漸增多,至十四時達最高峰,此後漸漸減少,至黃昏時則完全消失。其中以十二時至十五時之時段,吸血活動最為活躍。
  成蟲棲息在戶外,主要如竹林、灌木叢、雜草叢、果園、蔗園、茶園、檳榔園邊緣及山腳地帶等處。如果於戶外沒有吸血機會,也有可能會飛入室內吸食人血。成蟲一般飛行活動時,距離地面不超過兩公尺,大約是一個人的高度;在孳生場所的五百公尺半徑範圍內,為其主要活動地區(周等,1988)。

小黑蚊生活史

*小黑蚊成長階段

  生活史中的幼期階段(卵期、幼蟲期及蛹期)均生活在土中,而其環境多屬濕潤土壤及滋長青苔與藍綠藻的地區,而因成蟲飛行力較弱,因此成蟲也多棲息在幼蟲棲息環境周圍,等待寄主並產卵。
  卵經過2~3天之發育便孵化為幼蟲,幼蟲為陸生,可分為四個齡期,以藍綠藻、微藻類或青苔類等有機物為食,常出現在潮濕隱蔽之場所,而沒長雜草地或排水不良之動物肥周圍之略濕地面及檳榔園、茶園及竹園等發生最多 (柳等, 1964)。在 28℃ 下,幼蟲約16~18 天可化蛹。
  幼蟲在第四齡時,會爬到水分較少之處如飼育容器壁、土表、偶而或在草莖部化蛹(裘及榮,1979;李,1996)。蛹常靜止不動,經過3~5天之發育即羽化為成蟲 (Sun, 1967)。而在Chen et al. (1979) 所作的調查中,其幼蟲主要分布於屋舍基部附近的土表以及樹下的土表,另外也有出現在各農地、小道、石牆縫,以及河堤等地。
  含有台灣鋏蠓幼蟲孳生的土壤含水量約為10到20%之間,其所棲息之土壤質地大致上則可分為壤土、腐植土以及砂礫,尤以壤土最高。

*小黑蚊棲地

  雌成蟲嗜吸人血,一次飽血時間約為4~6分鐘(譚等,1989),於吸血後3~4天即可產卵 (Sun, 1967;莊,1994),飽食血液之雌蟲平均可產35粒卵左右,雌蟲多將卵產於陰暗潮濕生有藍綠藻或青苔之土壤表層。 
  於往昔研究資料中雖了解台灣鋏蠓幼蟲生活在濕潤土壤及滋長青苔與藍綠藻的地區,也都陸續證實台灣鋏蠓幼蟲是以是以棲息地中的藍綠藻與其他微藻類為主要食物來源,而非其他有機物質 (柳等,1964;莊,1994;陳,2005)。
  至於台灣鋏蠓幼蟲以滋生地中青苔為食的可能性部份則在陳 (2005) 所提出的報告中初步被排除。在一些研究中因可大致推測出在台灣鋏蠓幼蟲棲地環境中,大概只有藍綠藻與其他綠藻類為台灣鋏蠓幼蟲之食物,也因此台灣鋏蠓幼蟲與所取食藍綠藻與綠藻交互關係的了解,便是台灣鋏蠓綜合防治上非常重要的關鍵點,若有效的控制台灣鋏蠓發生地區土壤中台灣鋏蠓幼蟲的主要食物來源,不失是目前直接對台灣鋏蠓進行化學防治無良好成效後的另一條防治之路。

更新日期:2016-11-11 下午 08: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