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新聞

從減量到睦鄰!南投縣打造工程污染管制新模式 建設與環境共贏
公布單位:空氣汙染防制科

為提升營建工程施工階段的空氣污染防制成效,南投縣政府環境保護局今年積極推動「工程污染管制輔導機制」。針對達一定規模之工程(包括土石方外運量逾一萬立方公尺、施工面積達一萬平方公尺、工程經費逾一億元或屬環評開發案),要求業主依法設置污染防制與監測設施;若因環境條件確有不易設置之處,則可提出具同等防制效率的替代方案,並同步採行優於現行法規的強化管理措施,以兼顧施工進度與環境品質。

 

環保局說明,規模較大的工程應提升自主管理措施,例如於工區內設置空氣品質監測設備並連動自動灑水措施、導入CCTV 智慧影像辨識系統、對外設置空氣品質電子看板強化資訊公開;使用之大型機具與柴油車輛亦建議取得自主管理標章或具有一年內排煙檢測合格紀錄,以提升工地管理的精準度與效能。

 

在靠近民眾生活環境的施工場域,環保局亦推動「敦親睦鄰型」防制作法。六層樓以上建築工程可於施工圍籬設置綠化植栽並覆蓋至少50%面積,以降低粉塵逸散並改善市容;人口密集區的道路工程則應加強工區外道路洗街,並於洗街車裝設 GPS 及影像設備,提供環保局即時查核,確保道路維持潔淨。

 

此外,也鼓勵業者透過社會參與回饋在地,包括認養縣內空氣品質淨化區、協助綠地維護,或於偏鄉推動環境教育課程,透過在地深耕與知識推廣提升社區參與度,強化工程單位與居民間的友善互動。這些措施不僅改善施工期間的空氣品質,也能擴大整體環境效益。

 

環保局長李易書表示:「替代防制措施不是形式上的補充,而是落實污染防制責任的重要延伸。希望透過輔導制度與科技導入,引導業者從符合法規進一步邁向主動思考環境永續。」

 

李局長強調,南投縣將持續推動污染管制數位化與 AI 智慧監測,並與現行工程輔導制度結合,導入「源頭預防、過程監控、事後稽核」的新型管理模式,替代方案應被視為提升管理的新契機,而非簡化流程。

 

未來,南投縣將以「污染減量 × 敦親睦鄰」之雙主軸,整合空氣品質淨化區維護、道路洗掃認養、節能減碳與資源再利用方式,逐步建構「源頭預防、過程監控、事後抵換」的治理架構,期望在政府、企業與社區的共同投入下,打造建設與環境雙贏的永續願景,讓「南投好空氣」成為全民共享的生活品質,若有關營建工地污染防制問題,請撥打服務專線049-2209339洽詢,南投縣政府環境保護局關心您!

 

聯絡單位:環保局空氣汙染防制科
聯絡人:柯昱濠科長049-2233753轉2211

微型感測器空品濃度變化與自動灑水系統啟動時序對應
微型感測器空品濃度變化與自動灑水系統啟動時序對應
微型感測器觸發後之自動灑水系統啟動噴灑畫面
微型感測器觸發後之自動灑水系統啟動噴灑畫面
工區外灑水車四路行車紀錄器(含GPS)執行影像
工區外灑水車四路行車紀錄器(含GPS)執行影像
更新日期:2025-11-19 上午 10:10:06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