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Q

Q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輸送或貯存設備,有疏漏污染物或廢(污)水至水體時,應如何辦理?

一.依水污染防治法第28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輸送或貯存設備,有疏漏污染物或廢(污)水至水體之虞者,應採取維護及防範措施;其有疏漏致污染水體者,應立即採取緊急應變措施,並於事故發生後三小時內,通知當地主管機關。」另環境部公告「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輸送或貯存設備疏漏致污染水體者應採取之緊急應變措施內容與執行方法」,規定前開應立即採取緊急應變措施,其措施內容與執行方法如下:


(一) 操作異常、設施故障或意外事故之抑止或排除;必要時應即啟用備份裝置。
(二) 限制或縮小污染影響範圍,或採取減輕危害之措施。
(三) 減少或停止服務作業量。
(四) 清除洩漏污染物質。
(五) 劃設安全與管制區域,避免影響其他人員或事物。
 

二.疏漏後續應作為依環境部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5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有疏漏污染物或廢(污)水至水體、土壤之虞者,應採取維護及防範措施,其疏漏至作業環境之污染物或廢(污)水應收集處理,並記錄疏漏日期、時間、原因、水量及收集處理情形,保存三年。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有疏漏污染物或廢(污)水致污染水體、土壤者,應立即採取緊急應變措施,於事件發生後三小時內,通知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並記錄疏漏日期、時間、原因、污染物種類、數量、水質、水量、通知主管機關方式、對象、日期、時間及應變措施。應變後十日內,應提報緊急應變紀錄及處理報告,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備查,並保存三年。
前項緊急應變紀錄及處理報告應記載事項,規定如下:


一、前項應記錄事項。
二、應變內容及其排除、清理之方法。
三、參與應變之人員及任務。
四、因應緊急事故之水體、土壤監測計畫。
五、後續因應改善之方法。
六、其他經主管機關規定之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