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秋冬季節受氣象因素影響,容易出現擴散條件差的情形,因此較常發生空氣品質不良,近年本縣透過空氣污染防制計畫的推動及空品不良應變啟動,空氣品質已有顯著改善。環境部經綜合考量健康防護、管制技術可行性及各界對於良好空氣品質的期盼,於今(113)年9月30日修正發布「空氣品質標準」,加嚴懸浮微粒(PM10)、細懸浮微粒(PM2.5)、臭氧(O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及一氧化碳(CO)等標準值,特別是民眾高度關注的PM2.5,年平均值及日平均值分別由原先的15及35 µg/m3,加嚴為12及30 µg/m3,為亞洲最嚴格的標準,並訂定「113年空品不良季節強化應變防制措施試辦計畫」,提出「建置區域聯防」、「落實精準應變」及「強化受體防護」等3項措施,以強化現有空氣品質不良應變防制及防護通報。
環境部根據過去空品不良日數統計發現,在特定天氣型態下(東北風、高壓出海及高壓迴流),造成紅害的比例較高,透過「區域聯防」,即在特定天氣型態下空品不良時,上風處空品區也會同步啟動應變,例如預報明日中部空品區AQI>100,且天氣型態為東北季風,除中部空品區啟動應變外,上風處的竹苗空品區也須同步啟動應變措施,和過往僅有預警的空品區自行應變不同,期更有效減緩空品惡化。再者,近年空品不良的指標污染物也逐漸由PM2.5轉為臭氧(O3),過往著重於處理粒狀物的應變措施,為「落實精準應變」,執行應變作為時,將針對不同污染物採行不同應變措施。
配合此次空氣品質標準加嚴,空氣品質指標(AQI)也將自明(114)年1月1日起調整為更加嚴格的濃度門檻,並為強化高中以下學校、幼兒園或敏弱族群活動場所可提前防護或修正活動規劃,環境部將以「小時濃度」達AQI紅色警告等級時,即在「空品監測網」及「環境即時通App」發布防護通知訊息,可較過往等到AQI達預警等級時,提前至少2~4小時以上,以「強化受體防護」。
南投縣環保局今年度也將配合執行「113年空品不良季節強化應變防制措施試辦計畫」,精進應變作為及民眾防護。提醒民眾未來將會接收到更多空氣品質預警,原因在於空氣品質標準加嚴暨AQI門檻及通報條件調整,並非空氣品質變差。南投縣環保局呼籲秋冬季節來臨,可透過下載「環境即時通」App,開啟通知預為防護,也請企業與民眾一同努力,配合應變減排,加強污染防制,避免露天燃燒,打造好空氣的移居城市。
聯絡單位:環保局空氣汙染防制科
聯絡人:林儒傑科長 049-2237530轉2211